在NBA的赛场上,俄克拉荷马雷霆队的当家球星谢伊·吉尔杰斯-亚历山大(Shai Gilgeous-Alexander,简称SGA)本赛季的表现堪称惊艳,伴随他高光数据的,还有一项颇具争议的技术统计——罚球次数,SGA本赛季场均罚球接近9次,高居联盟前列,而他频繁通过主动制造身体接触博取犯规的方式,也引发了球迷和媒体的广泛讨论。
SGA的“造犯规艺术”
SGA的进攻手段多样,突破犀利,中距离稳定,但他的罚球数据却成为对手防守时的噩梦,仔细观察他的比赛,不难发现他擅长在突破时突然减速或改变节奏,诱导防守球员失去平衡,随后主动寻求身体接触,这种打法虽然高效,却也招致了不少批评。
前NBA球员、现评论员杰伦·罗斯(Jalen Rose)在节目中直言:“SGA很聪明,他完全利用了联盟的规则,但这样的比赛方式真的好看吗?球迷买票是九游娱乐为了看流畅的进攻,而不是一次次站上罚球线。”
责任在球员还是联盟?
尽管SGA的造犯规技巧引发争议,但越来越多的声音指出,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球员本身,而在于联盟的规则导向,近年来,NBA为了鼓励进攻,对防守球员的吹罚尺度愈发严格,尤其是对“侵犯圆柱体”和“投篮犯规”的判罚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。
2018年,联盟曾出台“哈登规则”,限制进攻球员主动勾手或夹臂制造犯规的行为,但这一规则并未彻底解决问题,像SGA、特雷·杨(Trae Young)这样的球员依然能够通过巧妙的节奏变化和身体控制博得罚球。
ESPN资深记者扎克·洛维(Zach Lowe)分析道:“球员只是在利用规则赢球,这是他们的职业素养,如果联盟真的希望减少这种‘骗犯规’的现象,就必须修改规则,让裁判不再轻易响哨。”
历史与现状:造犯规的演变
造犯规并非新鲜事,早在21世纪初,德怀恩·韦德(Dwyane Wade)和科比·布莱恩特(Kobe Bryant)就擅长通过身体对抗制造罚球机会,但如今的联盟环境与过去截然不同——防守球员被限制得更严格,而进攻球员则被赋予了更多“特权”。
前NBA裁判乔·克劳福德(Joe Crawford)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现在的规则让防守球员几乎无法正常防守,如果你稍微贴得太近,裁判就会吹犯规,这种环境下,进攻球员自然会想方设法利用这一点。”
球迷与比赛的观感
对于普通球迷而言,频繁的罚球无疑会影响比赛的流畅性和观赏性,社交媒体上,不少球迷抱怨:“比赛动不动就停下来,罚球、罚球、还是罚球,这根本不是篮球应有的样子。”
雷霆队的比赛收视率虽然因SGA的崛起有所提升,但部分中立球迷却因为比赛节奏被频繁打断而选择换台,一位资深球迷在论坛上写道:“我理解球员想赢球的心态,但联盟应该想办法让比赛回归本质——比拼技术和团队配合,而不是比拼谁更会‘骗哨子’。”
联盟是否该出手?
NBA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,联盟总裁亚当·萧华(Adam Silver)曾表示,比赛流畅性是联盟关注的重点之一,但如何平衡进攻与防守,仍然是一个难题。
一些专家建议,联盟可以参考FIBA的规则,减少对轻微接触的吹罚,同时明确界定“自然投篮动作”与“刻意造犯规”的区别,也有声音呼吁引入“挑战规则”的扩展,允许教练对争议判罚提出更多挑战,以减少误判对比赛的影响。
球员的无奈与适应
在规则未改变的情况下,球员们只能选择适应,SGA在采访中回应争议时表示:“我只是在按照规则打球,如果裁判认为那是犯规,那我就会继续这么做,至于规则是否合理,那不是我能决定的。”
他的队友吕冈茨·多尔特(Luguentz Dort)也力挺道:“SGA是联盟最难防的球员之一,他的造犯规能力也是技术的一部分,如果你不喜欢,那就别犯规。”
SGA的造犯规现象,本质上反映了NBA规则体系的漏洞,球员在竞技体育中的目标是胜利,而联盟的职责是确保比赛公平且精彩,骗犯规”成为主流战术,篮球运动的本质或许将逐渐偏离。
联盟是否会在未来调整规则,尚不得而知,但可以肯定的是,只有当比赛不再被哨声切割得支离破碎时,球迷才能真正享受到篮球最纯粹的乐趣。